最近,一首韓文歌曲因副歌部分重復出現的“MAMAMAMA”引發全網熱議。歌曲高潮段落以極具感染力的節奏搭配洗腦歌詞,瞬間點燃聽眾情緒。有網友調侃:“聽完腦子里自動循環50遍,連洗澡都忍不住哼出來!”
從音樂結構來看,這段“MAMAMAMA”旋律設計堪稱精妙。制作人采用漸強式電子音效鋪墊,配合突然升調的爆發式演唱,形成強烈的聽覺沖擊。四組重復音節在韓語發音中自帶彈性,輔以重拍鼓點,精準擊中年輕人的“抖腿開關”。不少音樂博主分析稱,這種“記憶點前置”的創作手法,正是短視頻時代爆款歌曲的流量密碼。
盡管網友對歌手身份存在多種猜測,但不可否認該段落已成為新型社交貨幣。音樂平臺上相關混剪視頻播放量累計破億,翻唱挑戰更衍生出方言版、RAP版等二創內容。有聽眾留言:“明明不知道完整歌詞,但聽到MAMAMAMA就知道該舉起雙手了!”
語言學者指出,這類擬聲詞在全球流行音樂中本就具備跨文化傳播優勢。當“MAMAMAMA”遇上韓流特有的強烈節拍,既保留了K-POP的獨特基因,又降低了外語歌曲的傳唱門檻。目前已有多個綜藝節目將這段旋律作為背景音樂,預示著新一輪韓流熱潮或將到來。